【泛嘉.公司新闻】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:为地球做CT的人![]() 他是矿工出身,自学考上大学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他创立的大深度高精度 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这是国土资源领域首次获得该奖项 《重庆专访》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球物理学家何继善 听一位年近九旬的老者 讲述为学为人的故事 何院士此次应邀来渝,是为了出席2021重庆英才大会。英才大会首次发放“重庆英才荣誉卡”。获得荣誉卡的共有五位院士,其中就有年近九旬的何院士。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:我到了几个区,到了涪陵区,到了永川区。永川区有个特点,它的职业教育做得很好,在西部地区应该说是做到顶尖水平。所以,今天我就递了个建议,就是以职业教育为基础,成立一个重庆技术大学。因为人才,包括智能型人才,也包括技能型人才。我们国家这些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得很好,智能型人才培养的很多,相对来说,技能型人才不足。 何继善 为地球做CT的人 何继善出生于战乱年代,没读完高中就成了矿工,一干就是4年。1956年,他自学考入长春地质学院,与地球物理结缘。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弗兰克·莫里森说,在地球物理学界,既懂方法原理,又懂研制仪器的,世界上只有两个人,何继善是其中一个。 PART 重庆电视台记者 邴吉:您曾说过,深地物理探测是要依靠地球表面的仪器对地球做一个透视,那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声波,就是像给地球做B超一样;另外一种是电磁波,就像给地球做CT一样。您的工作是给地球做B超,还是做CT?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继善:我就是做CT。向地下发射一个电磁波,电磁波发射到地下之后,下面的各种介质,无论是矿产资源也好,石油、天然气、金属矿,或者是一些灾害的源,对电磁波的分布产生影响。我们在地表测量电磁波分布,然后经过繁衍,去了解地下的这些资源和灾害的分布。湖南有一个金矿,原来叫湘西金矿,金矿开采了几十年了,就觉得已经开采完了,剩下一个矿长还在那里坚持。后来,用我的这套方法做了之后,当时很快就发现了有40多吨的金。这样的话,很快,矿又活过来了,而且上了市。 重庆电视台记者 邴吉:您曾说过,深地物理探测是要依靠地球表面的仪器对地球做一个透视,那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声波,就是像给地球做B超一样;另外一种是电磁波,就像给地球做CT一样。您的工作是给地球做B超,还是做CT?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继善:我就是做CT。向地下发射一个电磁波,电磁波发射到地下之后,下面的各种介质,无论是矿产资源也好,石油、天然气、金属矿,或者是一些灾害的源,对电磁波的分布产生影响。我们在地表测量电磁波分布,然后经过繁衍,去了解地下的这些资源和灾害的分布。湖南有一个金矿,原来叫湘西金矿,金矿开采了几十年了,就觉得已经开采完了,剩下一个矿长还在那里坚持。后来,用我的这套方法做了之后,当时很快就发现了有40多吨的金。这样的话,很快,矿又活过来了,而且上了市。 PART 邴吉:我们知道在这个领域,很长一段时间,全球应用的都是美国学者提出的方法和勘探的仪器,直到您提出了双频激电理论。 何继善:美国人他就是只用一个频率,一个频率,它效率低,而且精度低,我们要用两个频率,它就有个比较,效率、精度都提高了。后来我把它发展了,发展为广域电磁法。你把电磁波辐射到地下之后,这个解非常复杂,西方学者他们很聪明,他们尽量避开了解复杂的方程。电磁波传播出去,它是个曲面,他就把它简化成平面,简化成平面之后,这个平面波方程就简单得多,他就得到了解,就得到了一套方法技术,而且就研制了一套仪器,很快的,他就赚了钱。但是我觉得他们是聪明反被聪明误。为什么?因为他用了近似的方法,在地下的传播过程中间,真实的情况,他并没有完全得到,这样的话,探测的深度浅,精度低,分辨率不好。因此,我就老老实实地去求解这个电磁波方程。最早做的时候,计算工具也不是很发达,不得不用手算,用大张的纸。很容易错,也慢,常常做了两三个月之后,发现这个结果是错的,又不得不推倒重来,因此断断续续地用了10年时间,才把这个问题有把握地解决了。本来作为一个学校解决了,我写几篇文章,提几个教授也就可以了,但是我觉得这个解,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成果,它可以实际地应用到我们的工业里面去,所以我就做出相应的仪器,然后去把它推广应用。这样一来,我们的探测深度也好,信息量也好,都远远地超过西方国家。 何继善 幕后的故事 PART 邴吉:我听说,您在生活中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。别人吹电风扇是对着自己吹风,您是把电风扇放在窗台上,然后对着外面吹风。 何继善:想着能够让空气对流,因为这样的话,就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。因为那时候,我们住的房子也比较小,光是对着吹,有时候挺烦的。 邴吉:在生活中,自己还动手做过电热毯? 何继善:长沙天冷,是在长江以南,也没有暖气,很冷。我用导线,把电引到床底下,它就可以发热。 邴吉: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吗? 何继善:反正那些小东西做过很多的。搞地球物理的,一般来说,比方说学校的教授,他就搞理论,公司的人,他就做仪器。我在做了理论之后,就喜欢把它变成仪器,因为每一种仪器它是凝聚了设计者的思想在里面的。 PART 邴吉:我听说,您是69岁开始学驾照,而且现在还在教学和科研一线,是什么让您有不竭的动力? 何继善:这个与我们国家的发展很有关系。我们这一代人能够亲眼看到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好,我能够参与其中,是一种幸福,当然自己觉得也是一种责任。 中央提出“双碳”目标,“双碳”目标实际上就是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要进行革命。我们国家现有的一次能源的禀赋不是很好。比方说,我们这个电百分之七十就是火电,这火电中间有百分之六十几是燃煤的电站。大家知道,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多。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,幅员广大,要取代这个煤,就必须要规模很大的清洁能源才能解决问题。如果某一种清洁能源,它规模小了,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。这些年的研究认为,面对我们这个“双碳”目标,目前能够抓得住的有三个方面:一个是煤的清洁利用,再一个就是地热的利用,还有一个,非常规天然气,比方说页岩气。我们国家页岩气的资源也很丰富,而重庆恰恰是我们国家页岩气的摇篮,最早的页岩气,就是在重庆涪陵取得突破的。现在,重庆市准备在涪陵成立国家页岩气和新能源科技创新产业园,我们现在正在推动这件事情。 (图文转载自重庆专访栏目)
文章分类:
公司新闻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