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泛嘉控股有限公司
fanjiakonggu@163.com

【泛嘉·行内知识】国内外十大优秀矿山修复案例,值得学习!

07唐山南湖生态公园


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改造前是经过开滦130多年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降区,是全市采沉区中对城市影响最大的一个。自1996年起,唐山开始实施南部采沉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,形成了南湖公园。目前南湖公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,是融自然生态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一体的大型城市中央生态公园。


11.jpg


唐山南湖景区位于市中心以南,是唐山市采煤塌陷区中对城市影响最大的一个。经过几十年的沉降,塌陷区平均高度较市区低约20m,周边居民陆续搬迁,这里成了人迹罕见的废弃地。上世纪末唐山市政府开始对其进行景观生态治理,采沉区改造步骤为:(1)生态恢复,水环境治理、大气环境治理、采沉区处理、植被恢复等;(2)公园建设,建设城市公园、博物馆、休闲娱乐中心等;(3)综合开发,在建成城市公园后对周边土地实施综合利用、综合开发等。南湖地区景观生态设计包括:(1)根据地质勘测确定规划期内塌陷波及区域和影响范围,估测积水范围,并进行建设适宜度分析。(2)地形的改造和土壤的改良。结合地质勘测和场地内遗留物质的生态学特性进行“凿水造山”工程。(3)水系统整治。第一阶段,地段内污染的青龙河改道与新形成的水面景观相分离。第二阶段,随着河道的迁移,对现状湖面进行清污,抽干湖水,清除垃圾,形成一片大的水面。大片沉降区的地表土壤及植物层将被清除,掘出的肥沃土壤转移到粉煤灰场和垃圾山,使在原有不毛之地上生长植物成为可能。(4)景观生态系统——由田园小网格、边缘公园、绿地草场、芦苇地等组成的生态网络,从生态和美学角度考虑,使城市与绿地相互渗透,并界定了从开敞的水面到陆地的边界,发挥其生态效应,使采煤塌陷区形成了特色景观。


08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地质公园


古矿冶遗址旁的露天采坑落差444米的人工峡谷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境内,“矿冶大峡谷”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观,形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,东西长2200米、南北宽550米、最大落差444米、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,被誉为“亚洲第一天坑”。


12.jpg


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铁山区境内,著名的汉冶萍煤铁公司的“冶”即指大冶铁矿,历经百年开采,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形成了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;为了治理生态环境,该矿投资数千万元形成了亚洲最大的硬质岩复垦基地。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设计中,通过生态恢复的景观设计手法来恢复矿山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。将矿区的“十大亮点”与公园建设“无缝对接”,把公园开发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弘扬矿冶文化, 再现矿冶文明, 展示人文特色, 提升矿山品位, 打开旅游新路上, 定位在“科普教育基地、科研教学基地、文化展示基地、环保示范基地”。它充分展示了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矿业文化,为人们提供一个集旅游、科学活动考察和研究于一体的场所,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,共同发展的主题。园区分为“地质遗迹展示区、采矿工业博览区、环境恢复改造区三大板块,设有日出东方、矿业博览、井下探幽、石海绿洲、雉山烟雨、灵山古刹、千年银杏、九龙洞天等八大核心景区。


09英国伊甸园

     英国伊甸园位于英国康沃尔郡,在英格兰东南部伸入海中的一个半岛尖角上,总面积达15公顷。其所在地原是当地人采掘陶土遗留下的巨坑,该工程投资1.3亿英镑,历时两年,于2000年完成,2001年3月对外开放。在开业的第一年内就吸引游客超过两百万,开业至今游客量过千万。

     英国伊甸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温室,它汇集了几乎全球所有的植物,超过4500种、13.5万棵花草树木在此安居乐业。在巨型空间网架结构的温室万博馆里,形成了大自然的生物群落。其目标宣言是“促进对植物、人类和资源之间重要关系的理解,进而对这种关系进行负责任的管理,引导所有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。”

13.jpg

    伊甸园是围绕植物文化打造,融合高科技手段建设而成的,以“人与植物共生共融”为主题的,以“植物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朋友”为建造理念,具有极高科研、产业和旅游价值的植物景观性主题公园。

     由8个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巨大蜂巢式穹顶建筑构成,其中每4座穹顶状建筑连成一组,分别构成“潮湿热带馆”和“温暖气候馆”,两馆中间形成露天花园“凉爽气候馆”。穹顶状建筑内仿造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,展示不同的生物群,容纳了来自全球成千上万的奇花异草。

14.jpg

“伊甸园”的穹顶由轻型材料制成,这个材料不仅重量轻,而且有自我清洁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回收。此外,伊甸园里的其他建筑也都采用环保材料和清洁可再生能源,可以说伊甸园本身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典范。

实现了在一个已经受到工业污染和破坏的地区重建一个自然生态区。


15jpg.jpg


10黄石国家矿山公园

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境内,"矿冶大峡谷"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观,形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,东西长2200米、南北宽550米、最大落差444米、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,被誉为"亚洲第一天坑"。

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占地23.2平方公里,分设大冶铁矿主园区和铜录山古矿遗址区,拥有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,是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,湖北省继三峡大坝之后第二家"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",同时在2013年入选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。


16.jpg

通过生态恢复的景观设计手法来恢复矿山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。把公园开发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弘扬矿冶文化,再现矿冶文明,展示人文特色,提升矿山品位,打开旅游新路上。打造“科普教育基地、科研教学基地、文化展示基地、环保示范基地”,为人们提供一个集旅游、科学活动考察和研究于一体的场所,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,共同发展的主题。

17.jpg

园内设“地质环境展示区、采矿工业博览区、环境恢复改造区”三大板块,以世界第一高陡边坡、亚洲最大硬岩复垦林为核心,观赏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石海绿洲,展示“石头上种树”的生态奇迹。

划分“日出东方、矿冶峡谷、矿业博览、井下探幽、天坑飞索、石海绿洲、灵山古刹、雉山烟雨、九龙洞天、激情滑草”等“十大景观”,使游客体验到“思想之旅、认识之旅、探险之旅、科普之旅”,满足不同层面、不同地域的游客求知、求新、求奇、求趣的需求。

以生态恢复景观设计为手段,恢复矿山公园的生态环境,再现怡人的自然生态景观,创造良好的游览环境。

  • 以深厚、悠久的矿山工业文化为内涵,保护景区内的历史文化遗迹,提供多角度观景点,力求将独特的矿业文化风貌展现给游人。

  • 以景观塑造为设计重点,突出景观要素,景区设置、景点命名、建筑形式、雕塑小品都力图体现矿山生态恢复主题。

来源:矿材网

转载来源:地学技术与装备平台



上一页 1 2 下一页
文章分类: 行内知识
联系我们
电话/传真:023-88307715 地址:重庆市南岸区江溪路11号运达工业园10栋
网址:https://pancasia.cn